<listing id="7951d"></listing>

<p id="7951d"></p><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delect id="7951d"></delect></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video id="7951d"></video>

<video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video>

<video id="7951d"></video>

<video id="7951d"></video><video id="7951d"></video>

<output id="7951d"><font id="7951d"></font></output>

<video id="7951d"><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video><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font id="7951d"></font></output></p><output id="7951d"></output>

<p id="7951d"><delect id="7951d"></delect></p>

<video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video>

<video id="7951d"></video>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蚩尤文化在河東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07

相秋喜

蚩尤是新石器末期、華夏民族進入農耕文明的代表人物之一,與炎帝、黃帝并稱為中華民族三始祖。20年前,我市學者孟海生引用大量史料認為“蚩尤是生活在黃河中游運城地區的一大部落首領”,在《運城日報》發表了《歸來兮,蚩尤》一文,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和學界關注??梢哉f,蚩尤文化是河東根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蚩尤村 

蚩尤村有了蚩尤文化園

蚩尤文化園位于鹽湖區東郭鎮蚩尤村南,是鹽湖區打造“南部中條山文化旅游產業帶”的一個項目工程。其占地20畝,投資1900萬元,歷時一年時間,完成了一期建設任務。2022年7月4日,即壬寅年農歷六月初六,蚩尤村和運城市蚩尤文化研究會在這里舉行了開園儀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演舉行。首先是蚩尤戰鼓表演。蚩尤戰鼓,鼓點獨特,流傳千年,再現了先祖蚩尤率部征戰的壯烈情景。該項目2019年成為運城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還參加了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非遺項目展演和山西省鼓樂大賽閉幕式演出。接著,河東心意拳(門)代表隊表演舞旗、心意拳、單刀、雙刀、九節鞭、長槍、雙鉤等節目,傳承戰神蚩尤的“忠勇”精神,表達中華英武的美好愿望。河東心意拳(門)在當地流傳200余年,被列入運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三個節目是蚩尤村軍鼓隊的表演,陣容強、聲勢大,整齊劃一,展現了新一代蚩尤村青年奮進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的颯爽英姿。第四個上場的是蚩尤村的“龍燈舞”。這是流傳數百年、名揚三晉的優秀傳統節目。龍騰盛世,寄托了中華民族血脈相融、團結統一、實現偉大復興的美好寓意。

走進蚩尤部落文化館,正面屏風高懸牛頭,兩側四根大立柱鑲有牛角,蚩尤2.18米像高大勇猛,令人肅然起敬。西邊是“九黎之君”場景,再現遠古先民在蚩尤統率下生產、生活,以及在中條山開礦、鹽池采鹽的情景,講述了蚩尤成為華夏最強大的部落聯盟之一“九黎之君”的故事。南邊的“戰神蚩尤”展廳,通過投影情景再現蚩尤率部打造利器、制五兵、定五刑、開發鹽池、征戰四方,成為“戰神”“兵主”“鹽神”的歷史功績。東邊“涿鹿之戰”場景,展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部落大戰“涿鹿之戰”、形成華夏民族大融合的情景。文化館還展示了蚩尤歷史功績、后裔姓氏分支、活動遺跡、習俗及文獻史料和出土文物,為“蚩尤在河東”提供了依據。

▲蚩尤部落文化館   (資料圖)

蚩尤故里祭蚩尤

蚩尤村因蚩尤在此建“古蚩尤城”、又埋葬于此而得名。蚩尤村每年“六月初六”(蚩尤忌日)“十月初十”(蚩尤生日)兩次祭祀先祖習俗,一直延續至今。2019年,蚩尤村的“蚩尤祭祀”成為運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首先是敬獻祭品,擊鼓鳴炮。在喧天鑼鼓聲中,村民們擺好一排供桌,獻上豬頭、羊頭、鮮魚三大祭品和三盤大蒸饃;兩側擺放五谷和五果,五谷有小麥、玉米、小米、白豆、綠豆,五果有西瓜、香蕉、甜瓜、鮮桃、蘋果。

接著是上香、敬獻花籃、恭讀祭文。蚩尤后裔和村民代表、來賓、信眾依次進行祭拜。

“鹵水化鹽”是祭祀蚩尤的傳統儀式。主持人請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產鹽技藝最早發明者,后來成為對管理者的尊稱,相當于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主祭,老和尚振振有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始祖蚩尤,一代帝王。開發鹽池,富我一方。獻血化鹵,聚為寶藏。先祖功德,永記不忘?!彪S后,鹽工抬上一壇鹽池鹵水和一壇中條山清泉水,站立在一個空壇子旁邊。老和尚將鹵水全部倒入大壇,唱道:“池南好大風,不忘老祖宗;鮮血化鹵水,造福后來人?!苯又似鹛鹚谷?,邊倒邊唱:“清泉長流入池田,水到渠成豐收年;保佑今年多產鹽,鹽堆如山連成片?!边m量而止。老和尚在大壇里不停攪動,用手指沾水、品嘗,似乎比例合適,然后,恭敬地向天、地和眾人行禮,唱道:“一敬天地得靈氣,風調雨順無災異;二敬祖神在故里,點鹵化鹽起大堆;三敬大家事業順,國泰民安萬萬年?!备麾诸^人(對鹽場叫庵;對老板叫頭人,又叫號長)依次上臺,端著小瓶子,先向蚩尤像行禮,然后向老和尚行禮、領一瓶水,再向天地行禮。各庵會將水供奉在蚩尤牌位前,產鹽時向大池里滴幾滴,祈愿豐產豐收。

“演武布陣”也是蚩尤村祭祀蚩尤的傳統節目。一名武士上臺向蚩尤神君行禮,詞曰:“條山蒼蒼,鹽湖茫茫。先祖神勇,一代帝王。首制五兵,兵器之王。稱為戰神,征戰四方。大旗獵獵,軍威浩蕩?!闭f完,大旗一揮,一群武術隊員集體表演傳統武術。然后,隊員列隊脫掉上衣赤膊上陣,齊呼:“強身健體,保家衛國。中華英武,世代發揚?!泵棵爢T扎金腰帶、馬步站立、昂首挺胸,接受武師揮舞大刀向肚子上“砍”一刀,顯示自己強壯和勇敢。

樂舞告祭,文藝節目開演。祭祖活動延續至晚上。

蚩尤的傳說

上古時期,橫亙在鹽池南中條山的現東郭鎮一帶,溝深水急,樹高林茂,野獸出沒。生活在這里的先民,群居圍獵,形成部落,繁衍生息(根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磨河村新石器遺址”碑文記載:這里是七千年前人類集聚地)。部落首領叫圣,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蚩尤、二兒子蚩善,后來都成為力大無窮、機智過人的漢子。

傳說,蚩尤3歲時健步如飛,隨大人打獵;10歲就敢斗虎豹豺狼。有一年,中條山出現一種怪獸:頭如斗,齒尺余,長有雙角,四肢如柱,食肉不食草,似牛非牛;身長數尺,長滿花紋,似蟲非蟲,能爬行上樹,又能站立行走,行動敏捷。怪獸常常襲擊族民,給人們生存造成嚴重威脅。圣組織族民撲殺怪獸,終遭身亡,被怪獸吃掉。

蚩尤12歲就繼承父業,成為部落首領。在與怪獸搏斗中,他覺得組織大量人員集體撲殺,傷亡太大。他也曾一人披著獸皮,穿行山中,觀察怪獸行蹤,發現怪獸喜好單獨行動,正好可以一個一個撲殺。于是,他們事先挖好陷阱,然后挑選身手利索、精干強壯的族民引誘怪獸,一旦怪獸落入陷阱,其他族民投石或者用利器射殺。

怪獸被消滅后,蚩尤部落在與其他部落爭斗時,模仿怪獸:頭戴牛角、身披獸皮、手執利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他們占據鹽池,逐漸發展成為黃河北岸最大的部落之一。蚩尤與周邊81個部落首領結拜為弟兄,結為聯盟,并被推為盟主。

蚩尤組織族民在中條山開礦冶銅,打造利器和生產工具,可稱為“冶煉之祖”或“手工業之祖”;他“制五兵”,即戈、矛、戟、酋矛、夷矛,被稱為“兵器之王”;他首先使用“牛耕”、用牛拉運,育苗、移苗,栽桑養蠶,改變了新石器時代的落后生產方式,促進農耕文明發展;他作戰勇猛,明定五刑,即劓、刵、椓、黥、殺,被稱為“兵主之神”;他帶領族民最早開發利用鹽池,用咸水和甜水混合熬鹽,鹽成了人們生活必需品,也成為與周邊部落貿易的主要物資,他也因此被稱為“鹽神”“池神”。由于牛的廣泛使用,該部落以牛圖騰作標記。

蚩尤在中條山和鹽池之間建城池,城分內城和外城。內城也叫禁城,以蚩尤村為中心,建立土城(現村東有遺跡),后人叫古蚩尤城;外城在中條山北與鹽池之間10多公里的池南一帶。蚩尤城成為當時政治、經濟、貿易中心,蚩尤部落因擁有鹽池而富甲天下。

同時代生活在渭河流域的黃帝部落日益強盛起來,為了爭奪鹽池,黃帝率族民渡過黃河,與蚩尤部落苦戰三年,終不敵,向黃河以西潰逃。然而,黃帝雖敗,卻“得風后于海隅”(即現在的解州鎮社東村),拜其為相,統率隊伍。根據風后建議,黃帝聯合炎帝部族,組成聯合大軍,過黃河,翻越中條山,首先占據蚩尤城的主要戰略據點九黎山,并一鼓作氣,攻占了蚩尤城。

由于正處產鹽旺季,蚩尤率強壯勞力在鹽池采鹽。他聽到九黎山失守的情況后,馬上組織人馬倉皇應戰,拼命廝殺。黃帝因風后相助,早已占據內城。蚩尤攻城不下,只好率部向西逃離。黃帝率部一路追殺,蚩尤部潰不成軍。在離城30多公里的地方,即現在的解州,黃帝親手將蚩尤殺死,身、肢、首分五處埋葬。蚩尤余部或向西、或向南、或向北逃散。相傳,其實黃帝殺死的只是蚩尤的弟弟蚩善,蚩尤已逃往他處。黃帝將自己的部族封為一百個姓,叫百姓;把蚩尤的部族封為黎民,即永遠為民、不能當官;鏟平蚩尤城,改為服善村。多年以后,蚩尤潛回故里,想東山再起,但最終年老壽終,被族人埋在蚩尤城外兩山因水交匯的地方,即現在蚩尤村南的蚩尤冢。一代又一代后人用沙石堆積,頂禮膜拜,現在已形成高約數丈、面積10余畝的山包。當地清明節祭祖,給祖墳填土習俗即來源于此。

蚩尤村原有祖廟等祭祀場所,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和十月初十唱大戲,紀念、供奉先祖。十月初一,家家戶戶蒸牛餃,“吃飽牛餃,像蚩尤一樣有力氣”;孩子過12歲生日時,每家都做有“項圈”的面食,牛頭形狀,寓意不忘先祖、孩子像蚩尤一樣聰明有智慧。九黎山,雖然改為九龍山,但來自各地的蚩尤后裔還是不斷地前來祭拜、認祖。

蚩尤的歷史功績及崇拜

蚩尤作為中華民族人文三始祖之一,既是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又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根據史料記載,蚩尤應是我國新石器末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最強大、最繁盛的部落聯盟首領之一。蚩尤的九黎部落居黃河中下游地區,依天時地利,創百藝、興禮制,栽桑養蠶、始置霓裳,插秧育苗、播撒五谷,首先使用牛耕種、拉運,是華夏民族農耕文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祭祀,始交易,“日中為市”,富甲天下,建“古蚩尤城”(史料記載的早期城池),是“古中國”(堯舜時代“帝王所都為中國”)形成的雛形。

大量史料記載:蚩尤英勇善戰?!洱堲~河圖》記載“蚩尤沒后,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伏”;西周時軍隊征戰前,祭蚩尤,鼓舞士氣;《封禪書》記齊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晉文公崇拜蚩尤,立祠于鹽湖側;秦始皇統一后,“東游海上,行禮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蚩尤”建廟祭祀蚩尤;漢高祖劉邦初起兵“祭蚩尤于沛庭”,“天下已定”后“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漢宣帝(祠)“蚩尤于壽良”;唐太宗李世民祀廟祭拜蚩尤;宋太祖出征河東時,“用少牢以祭蚩尤”;《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昔軒轅斬蚩尤,后祠于池側以禮焉”“蚩尤,古天子,好五兵,古今祭之”。

2003年,鹽湖區政府將“從善村”改名為蚩尤村。2006年,《蚩尤傳說》被列為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蚩尤村恢復了傳統的祭祀先祖蚩尤活動。2018年,《蚩尤傳說》成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蚩尤祭祀”和“蚩尤戰鼓”成為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2年,蚩尤文化園一期工程完工。我們期待著蚩尤文化早日成為當地一張文化旅游的耀眼名片,真正在鄉村振興與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