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7951d"></listing>

<p id="7951d"></p><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p>
<p id="7951d"><delect id="7951d"></delect></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

<video id="7951d"></video>

<video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video>

<video id="7951d"></video>

<video id="7951d"></video><video id="7951d"></video>

<output id="7951d"><font id="7951d"></font></output>

<video id="7951d"><p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p></video><p id="7951d"></p>

<p id="7951d"><output id="7951d"><font id="7951d"></font></output></p><output id="7951d"></output>

<p id="7951d"><delect id="7951d"></delect></p>

<video id="7951d"><output id="7951d"></output></video>

<video id="7951d"></video>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山區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垣曲縣創建“全國網絡學習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06

記者  李宏偉

垣曲初中學生在智慧課堂上進行科創制作活動 (資料照片)

“小朋友,咱們今天畫‘大眼睛’……”在垣曲縣七一小學三年級教室里,美術專業教師王梅正在通過智慧教育課堂給本校的學生和遠在幾十公里外的鄉村學?!T家中心校的孩子們同上一節美術課,這種通過智慧教育網絡連線鄉村的“名師課堂”,實現了城鄉學生同課堂同師資,解決了山區學校因專業美術、音樂教師不足而帶來的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實現了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

近年來,地處山區的垣曲縣依托運城市智慧教育云平臺,共創建學??臻g38個、班級空間589個、教師空間1907個(空間開通率100%)、學生空間20310個,(空間開通率98%)。創建區域學科教研、校際學科教研聯盟、校本學科教研空間721個,創建名師工作室空間355個,學生社團空間98個,基本實現“一校一班一師一生一空間”,為山區教育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實現了垣曲教育質的飛躍。2022年,垣曲縣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網絡學習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

“三個課堂”:空間應用新模式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童聲陣陣,誦讀古詩,不同教室,同一課堂。這是近日垣曲縣新建小學一年級學生與英言鎮馬灣小學一年級學生共同上的一節“名師課堂”,處在城鄉不同教室的孩子們同上一節課。年輕教師靳瑩主講的這節語文課氣氛活躍,互動熱烈,新建小學的孩子們和馬灣小學的孩子們都被靳老師的課深深吸引著……

新建小學校長安煒剛介紹,為了助力鄉村學校進一步發展,學校專門設立了“名師工作室”,工作室的創建都是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教育教研為先導,以網絡傳遞為手段,立足教學實際,聚焦課堂教學。學校以課程特色的優勢,針對一些鄉鎮學校數量多、分布廣,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專業成長受限的情況,推進“名師課堂”。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名師工作室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范效應,依托學校名師工作室,在線開展名師講評、名課觀摩、說課議課、示范教學、專題研討等網絡教研活動,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同學們,你對‘漢武帝大一統王朝’有何認識,他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垣曲初中一節歷史課上,歷史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這是該校一節“專遞課堂”名師示范課。近年來,垣曲初中探索網絡學習空間下“以學科問題為基礎、學生問題為起點、教師問題為引導”三位一體的“問題化智慧課堂”課改模式,目前這一模式已經成為垣曲縣初中教學的示范課,并受到中央電化教育館的充分肯定。

校長李晨輝告訴記者,針對校際共同體內鄉鎮初中個別學科師資力量不強的情況,推進“專遞課堂”。一是在智慧學習云空間,通過直播授課、在線輔導等方式,為鄉鎮初中學校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作業輔導等教學活動,兩校學生則按照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同一時間在線上同步上課,互動交流。二是根據鄉鎮初中學校需求,垣曲初中安排優勢學科名優教師進行“培養教師和輔助弱勢學科”的訂單式服務。通過智慧學習云空間,學校采用“同步備課+專門開課+線上研討”的方式,讓農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以垣曲中學課改名校的帶動優勢,推進‘名校網絡課堂’,這也是垣曲智慧教育中的亮點……”垣曲縣教育局電教發展中心負責人康志義說,該校制作并匯聚優質課堂實錄以及相關教案、課件、微課、作業習題等教學資源,形成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庫,利用智慧學習云空間對各類資源進行高效重組,形成基于點播形式的“一課雙師”授課模式,輻射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打造高效課堂。同時,垣曲中學通過智慧學習云空間積極利用常態錄播設備開展“線上聽評議課”活動,也受到好評。目前,垣曲中學和中條中學共同實施的“運城市智慧教育示范區”融合應用項目課題“基于空間的有效備課模式及資源有效管理研究”也已立項成功,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垣曲縣以空間應用變革“三個課堂”教學新模式,發揮核心校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智慧學習云空間應用為依托,著力推進基于“三個課堂”的教學模式創新,進一步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縮小了城鄉學校間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為農村教育教學注入動力和活力,進而提升辦學水平,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三組團隊”: 協同發展夯基礎

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是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與推動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途徑,是我市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的重要抓手之一,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垣曲縣在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域建設過程中,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以培養面向未來的數字學習者的學生,建設有意義的技術中介學習體驗的設計者和促進者的教師隊伍,塑造不同學段、不同特色、富有創新特點的智慧教育學校。垣曲縣教育局以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規劃全縣基礎教育智慧學習軟、硬件環境建設,按照“全縣一盤棋、教育整體化、城鄉一體化”的原則,建立相互融通的縣、校兩級“云—網—端”智慧教育體系,使智慧教育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在具體實踐中,為進一步完善城鄉學校教育聯動機制,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化,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垣曲縣教育局深入研究,整體規劃,依托智慧學習云空間構建學?!叭搱F隊”、教師“三共團隊”、學生“三同團隊”的“三組團隊”協同發展共同體。

康志義介紹,經過“三組團隊”共同體的努力,垣曲縣實現縣級有自主平臺、學校有特色空間、師生有學習空間,資源共建共享,各類數據伴隨式收集、分區域整合集成化管理,形成覆蓋全縣、層級分布的智慧教育服務體系,破解資源碎片、信息孤島、信息不通等難題,讓全縣所有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可以高效獲得所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實現了全縣“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賬號、一鍵操作”的“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新生態。

“三級評價”:創新體系顯活力

“孩子們的表現通過智慧的模式展現出來,家長只要掃一下碼,孩子的成長檔案、學習情況和學校評價,就能一目了然……”在垣曲初中,校長李晨輝向記者介紹該校學生的智慧成長檔案和成長評價新模式。

“我們學生的成長評價是伴隨著‘掙錢’開始的……”在垣曲縣移民初中,學校負責人的介紹讓記者眼前一亮。

該校結合學生情況,依托智慧學習空間,圍繞理想信念、社會責任、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業水平、創新精神、健康生活、身心素質、美譽實踐、感受表達、勞動習慣、社會體驗12個維度建立評價量表,創建“出彩中學生”評價系統,設立“移民初中出彩銀行”,發行“出彩幣”,為每個學生開設“出彩賬戶”,學生各項評定結果均可兌換成“出彩幣”,最終根據“出彩幣”的多少轉化為學生綜素評價結果,同時,“出彩幣”還可兌換實物獎品,以此激發學生全面發展。

在智慧教育的建設中,垣曲縣圍繞教育教學創新評價體系,建立“三級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新機制,借助智慧學習云空間,研發綜合評價系統,采用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個人自評與責任督評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基礎教育評價改革新機制。

在學校評價中,該縣圍繞學校的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五個方面展開,主要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減輕學業負擔、提高社會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旨在促進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在教師的評價中,針對原評價忽略教師成長過程、日常行為表現等,過分注重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重教書輕育人等突出問題,新評價體系堅持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注重以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工作過程管理和一線教學工作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主要分為師德修養、專業能力、工作表現和教育效果四個方面。垣曲中學針對全校教職工開展“最美軍屬”“最美兒媳婦”“書香家庭”“三好女教工”“青年教師成長之星”等系列活動助力教師師德修養,以身示范,發揮社會引領效應。

在學生的評價中,新評價體系一改原評價“唯分數”的弊端,主要從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垣曲縣移民初中的籃球、航模等項目多次代表垣曲縣及運城市參加比賽并屢獲佳績,對學生的發展也有了多元化的評價。

垣曲縣創立的新型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問題導向、科學有效、統籌兼顧、試點先行,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不斷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新型評價體系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助力成長,也將智慧教育的效果落到了實處。

記者手記:智慧融合發展,振興山區教育?,F代化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起山區城鄉間的時空橋梁,拉近了城鄉教育的距離,構建起縣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有效解決了師資不足、優質資源分散、智慧環境效能發揮不足等問題,促進了縣域基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成為我市乃至全國智慧教育的亮點。未來,在“十四五”的發展中,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垣曲教育人將在教育高質量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上滿懷信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