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門峽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05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三門峽市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上,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少華就我市食品安全生產環節和防范校園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
近年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為宗旨,對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全面開展監督檢查,夯實主體責任落實,從源頭守護食品安全。
抓實監督檢查。一是按照風險分級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要求,合理確定企業監督檢查頻次,抓好監督檢查落實。推動“互聯網+”智慧監管,健全監督檢查數據庫,將檢查數據全部錄入監管系統。二是按照“一事雙查”原則,開展飛行檢查和交叉互查,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建立問題整改督導機制,確保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截至目前,今年共對全市179家食品生產企業組織開展監督檢查290家次,排查、化解風險隱患172個。
夯實主體責任。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已完成食品生產企業摸底調查工作,并督促企業按照要求設置了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二是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大檢查,督促企業開展食品安全自查,按照“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建立風險清單和整改措施清單。三是督促企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考核工作,抽查考核企業覆蓋率達100%。2022年開展企業免費線上培訓活動3次,發放電子培訓資料60余份,回復企業各類咨詢上百次。
加強重點整治。一是梳理監督抽檢和日常監管風險情況,列出重點問題清單,開展“三粉”(粉條、粉絲、粉皮)、食醋、調味面制品和小麥粉等專項整治,排查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二是建立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機制,督促生產經營主體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大力整治違法違規行為,不斷提升保健食品和食品“三小”監管水平,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在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方面,市場監管部門狠抓各方責任落實,確保不發生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全市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學校食堂共計615個,共涉及學校600所,其中高校3所、中職學校5所,中小學263所(含教學點14個)、幼兒園329所;校外供餐單位4家,每日為全市20家學校學生供餐。
全覆蓋檢查。市市場監管局每年制定專門方案,在開學前兩周,組織開展春秋季專項檢查。督促學校和校外配餐單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機構,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和健康管理,嚴格遵守生熟分開、葷素分開、燒熟煮透等操作規范,認真執行餐飲具清洗消毒有關規定,嚴格管控餐食的配送溫度和時間等要求,確保平安開學;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823人次,檢查學校1397家次,發現問題152個,整改148處,立案5起,辦結4起,防范了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取得顯著成效。
全視頻監控。截至目前,除新建校外,全市595所學校食堂的關鍵區域(粗加工區、烹飪區、洗消區、倉庫、留樣區)視頻監控安裝全到位,均已接入河南省舌尖安全網,實現了學校食堂的“互聯網+監管”模式;監管執法人員、學校管理人員和家長可通過“舌尖安全網”APP查閱學校后廚的情況,調閱相關視頻信息,達到人人監督學校食堂情況的社會共治格局。
全過程保障。今年中考、高考前,市場監管部門與教育部門制定聯合方案,排查學生食堂和校外集體配餐單位食品安全隱患,確保人員晨檢、食材查驗、加工制作、餐具消毒、食品留樣等關鍵環節食品安全管控到位。累計為全市6.2萬多名學生和1790多名監考老師用餐進行了全程保障。
全方位評價。根據工作安排,市場監管部門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校園食堂安全評價工作。重點從學校食堂許可證照、信息公示、明廚亮灶、組織構架、原料購進、環境設施、過程控制、清洗消毒、供餐配送、營養健康等十方面進行評分,凡是硬件不達標、管理機構有缺陷的均不能通過評價,并取消學校各項評優評先資格。今年已完成初步評估327家,達標率92.3%。(記者 田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