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04
呂奎
李涉是中唐詩人,詩才卓然且頗有名氣。據《唐才子傳》,“涉工為詩,詞意卓犖,不群世俗。長篇敘事,如行云流水,無可牽制,才名一時欽動?!倍袢俗R得李涉,多源于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閑”。此句出自《題鶴林寺壁》,其詩曰:“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p>
那是暮春的一天,李涉忽念春日將逝,再不出去走走,怕要辜負這個春天了,便打起精神去登鎮江南山。彼時,詩人正遭流放,難免心情郁悶,內心悲苦,終日混沌度日。而登山游寺或是排解這種苦悶吧。想來,當文人寄情山水之際,多是失意之時。他們只為在自然山水間,撫慰心靈,滋養精神。沒想到的是,李涉在南山鶴林寺(又名古竹院)與老僧駐足閑聊,無意中解開了多日苦悶的心結。山水景物沒有治愈的,僧人的寥寥數語便使得詩人放下了心中的煩惱,得到這半日的清閑、輕松和愉悅,還留下了這首千古詩文,度化后人,真乃幸事。
200多年后,宋人曾鞏來到了鶴林寺,漫長歲月的風塵或許斑駁了墻壁上李涉的題詩,但這詩文也被時光打磨得愈加光亮,縈繞在后世士子文人的心頭。曾鞏踱步于此,徘徘徊徊,心中默念著李涉的詩句,難免生出一番感慨,提筆寫道:“昔人春盡強登山,只肯逢僧半日閑。何似一尊乘興去,醉中騎馬月中還?!?/p>
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被貶謫黃州期間,曾寫有“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之句。此句化用了李涉的詩句,足見其對李涉詩歌的喜愛。東坡先生也曾數次游鶴林寺,李涉“竹院逢僧”之處,便成了東坡先生在南山最留戀的地方。相傳先生于鶴林寺南側親手植一大片蒼翠的竹林,謂之“蘇公竹院”?;蚴菫榱酥叵懋斈昀钌媾c僧閑聊的情趣吧。
在李涉諸多的詩作中,有一首是遇盜賊時所作,名為《井欄砂宿遇夜客》。遇賊人卻能從容作詩,可謂奇談?!短撇抛觽鳌酚涊d了這樁奇事趣事。
有一年,李涉前往九江,或去看望在江州做刺史的弟弟李渤。待詩人來到一個名叫井欄砂的村子時已是黃昏時分。天不作美,風雨瀟瀟。窘迫的詩人偏又遇到了攔路搶劫的盜賊。當賊人得知搶劫對象是大詩人李涉時,豪首曰:“勿用剽奪。久聞詩名,愿題一篇足矣?!被炭种械睦钌嬖趺匆蚕氩坏劫\人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不劫財而要劫詩。雖然劫詩,李涉心中也沒了寒意,欣然書曰:“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辟\人見之,“大喜,因以牛酒厚遺,再拜送之”。
誰也想不到,恐怖片的開頭,卻以喜劇片結尾。在鼎鼎大名的李涉面前,盜賊不僅放棄了“職業操守”,而以牛肉美酒款待,又兩次拱手彎腰揖拜。李涉以詩化險為夷,又受此禮遇,必是感慨萬千吧!此事在晚唐范攄的《云溪友議》和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中均有記載,內容相差不大。
李涉的這首詩,雖是遭遇強盜時倉促成篇,卻渾然天成,且應時應景。詩文不僅詼諧幽默,又寓有頗為嚴肅的社會內容和現實感慨,是他對現實生活的有感而發。李涉生活的時代,大唐已是江河日下,兵亂四起。但,即使是亂世,李涉仍能有如此奇遇,也從側面印證了唐代社會的風氣,連山賊草寇都推崇詩人,喜歡詩歌,詩歌已是一種文化潮流,所有人都走在寫詩和讀詩的道路上。李涉的這首詩也成了他的優秀詩作之一,被載入史冊。 (《滕州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